打击网络文学盗版侵权,律师打假怎样合作?
中国版权协会日前发布《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版权保护与发展报告》指出,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盗版损失规模为62亿元,同比上升2.8%。同时,中国版权协会、20家网络作协、12个网文平台、522名网文作家联手,共同发起反盗版倡议。
数据显示,截至2021年12月,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5.02亿,较2020年同期增长4145万,市场前景长期看好。面对网络文学这块“诱人蛋糕”,不法分子利用违规手段侵犯版权方与作家合法权益,牟取非法所得,盗版问题已成行业痛点,若得不到有效治理,将破坏原创内容生态,制约行业稳健发展。
监管落实“两手抓”。有关部门曾多次开展“净网”行动,打击盗版侵权,取得一定成效。但不可否认,当前盗版已呈现规模化、体系化、产业化趋势,仅凭“运动式”治理难以根除灰色利益链。版权工作“十四五”规划强调,强化版权全链条保护,不断提升版权执法质量、效率、公信力。监管部门应加快完善常态化治理机制,重点关注内容网站、搜索引擎和应用市场等问题“重灾区”,督促各方履行版权保护义务,严格审查内容信息,不得为盗版资源发布传播提供便利。落实“两手抓”,既要清理网上盗版侵权内容,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,也应运用技术溯源手段,将追责目标精准到线下行为主体,铲除幕后团伙,杜绝不法分子“借壳重生”。
平台应主动作为。受盗版侵害的作家有96.6%表示创作动力受到影响,但仅有25.2%主动维权。究其原因,文学写作并非机械劳动,若作家耗费大量精力用于维权,必将干扰正常创作。作家往往与平台建立合作关系,遭到侵权后,平台应及时提供法律援助服务,以代理人身份协助办理法律手续,承担更多维权成本,给作家吃下“定心丸”。有的原创作品刚刚发布,立刻被盗版平台同步更新;不法分子在正版网站植入木马,读者不知不觉被引导至盗版平台……种种现象暴露了一些网络文学平台存在安全隐患,让不法分子乘虚而入。平台自身应加大技术研发投入,增强数据保护力度,及时修补安全漏洞,降低作品被盗风险,防范作家隐私信息泄露。
读者自觉抵制盗版。网络文学盗版产业通常利用流量点击、投放广告等形式变现,无需读者承担任何费用,一些读者受贪便宜心理驱使,导致阅读盗版作品需求长期存在。打击网络文学盗版侵权,不仅应治理“供应端”,更不能忽视对“需求端”的引导。行业可利用多渠道开展宣传活动,向读者介绍盗版侵权危害性,让读者意识到“阅读盗版无异于杀鸡取卵”,并主动曝光盗版侵权行为。例如,近期知识产权商业维权(机构)公司,其知识产权律师全风险代理法院诉讼,维权索赔。赔偿金分成,得到各权利人的好评!
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
打击网络文学盗版侵权,律师打假怎样合作?
网络文学版权权利人发现侵权,法院起诉索赔时,一般会外包给知识产权商业维权(品牌打假机构)公司,尤其承担全部费用(律师费,车费,公证费等所有费用),采用法院判决侵权赔偿金分成的合作模式! 商标权利人,自己没有任何成本,就有侵权赔偿金分成的收入。